日前,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牽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華北電力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自主可控智能發電控制系統”項目技術成果鑒定會在北京舉行。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系統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為我國智能控制系統升級奠定了基礎。
經鑒定委員會論證,該控制系統實現了生產控制區內數據、算法、算力的高效組織調度和彈性擴展,實時數據存儲規模提升10倍以上,提升檢索速率20倍以上,可支持不少于35種發電智能計算、65種數據分析和20種主流機器學習算法;突破了傳統的被動邊界防護模式,內生免疫功能資源占用≤5%,縱深防護延遲時間減少50%;首次實現了大型燃煤發電機組全程近零操作運行,運行人員操作次數降低90%以上。
據項目完成單位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聚焦發電過程控制系統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技術開展系統性創新研究,以“自主可控—主動防御—智能決策”為總體思路,構建了新型智能發電體系架構,成功研制了自主可控的成套裝備。該項目成果的創新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首次提出并研究建立了智能發電控制體系架構與理論方法;二是研制了全國產智能發電控制系統裝備及系統軟件;三是首創了智能發電控制系統安全防御體系;四是研發成功智能檢測、診斷、控制成套算法及應用功能軟件。項目成果推動了發電控制技術的智能化升級,同時構建了完整的智能發電技術標準體系。
截至目前,該項目成果已在300余臺機組成功投運,控制對象涵蓋化工、新能源、火電、水電、核電等不同場景,取得了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同時,項目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百余項,發布國家和行業標準多項,3項成果入選國家能源局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